【思想焦点】破解民粹主义难题的心理策略
民粹主义的发生发展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既反映一定社会内部的焦虑情绪及其潜藏着的、激化中的社会矛盾冲突,也在一定时间、地域范围内发挥着相应的社会影响,甚至朝着意识形态化、社会现实运动方向发展。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已经发生过民粹主义的国家或地区,还是正处于民粹主义影响或可能受到影响的,都需要高度重视其借助一定社会心理的形成发展机制,得以酿成和广泛传播。围绕这些情况,要防范化解民粹主义风险,可以从心理层面入手,有步骤、分环节采取必要的心理策略。
一、个体心理策略
个体心理虽然具有低层次、差异性等特点,但无疑是应对民粹主义心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事实上,个体心理既有可能遵循“个体意识——群体意识——集体意识”的路径最终嬗变为显性的民粹主义心理,也有可能民粹主义将相关个体心理视为“囊中物”,不断吸纳到民粹主义心理中,从而使其心理基础不断巩固提升。源于此,就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疏导。
其一,有效地调适心理预期。
民粹主义往往以非理性、冲动、好斗、狂热等方式回应社会现实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民粹主义者的一定心理预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裂痕难以弥合,甚至迥然相异。
一旦实际与预期不符合,很容易带来认知失调,为实现自己的预期或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民粹主义者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抗拒情绪,而在行为方面则容易诉诸于简单的暴力行动。
因此,要防范民粹主义心理涌动,就必须处理好心理预期与社会现实状况之间的联系,既要通过一定渠道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也要理性认识社会现实发展状况。
其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要防止民粹主义心理带来的各种负面情绪,必须针对个体心理情况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解决方案,尤其是能够明确民粹主义领袖、民粹主义追随者的个体特质、情绪情感,对个体心理表现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
其三,形成积极的情绪导向。
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个体心理的波动起伏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民粹主义往往会呈现出二元对立思维和激进化的特征,其中,一些人习惯于从负面看问题。
要避免负面情绪,就需要有效辨识积极与消极的本质差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与积极的情绪导向。
二、群体心理策略
民粹主义要想取得广泛而又持久的社会影响,就必须渗透到大众的精神世界。
事实上,民粹主义必然是群体心理的反映和结果。相较于零散多样的个体心理,民粹主义的群体心理已经有着较为清晰的群体构成、群体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针对群体心理的这些状况,需要采取一定的群体心理策略。
其一,关注不同层次的民粹主义群体。
民粹主义的形成发展往往依赖于相关主体发挥作用,一些社会成员或相关群体总是通过如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方式借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价值主张,而不同的主体又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因此,必须把握民粹主义的思想领袖、追随者、传播者等各个主体的价值功能及其互动关系。
其二,认识把握群体的价值理念、思想态度。
在民粹主义群体中,各个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思想磁场”,这种“磁场”会让一些成员相互吸引、产生共鸣,当一些成员还没有被成功吸引时,成员之间也会进行暗示、传染,由此成员彼此之间很快便会达成一致的情感倾向。
但民粹主义情感倾向往往带有浓郁的冲动、暴躁、夸张、偏执等极端化色彩。
因此,必须有效把握这种价值观念、情感倾向的思想来源、社会根源与发展特点、演变趋势。
其三,有效形成民粹主义群体的心理压力,疏导与施压相结合来降低极端行为发生率。
在群体心理的驱动作用下,民粹主义可能走向极端化,对国家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以及社会稳定状况构成威胁。
因此,既要通过心理疏导来化解矛盾,避免极端行为,又要对相关群体施加一定压力,明确划出红线,指出违规者必须承担的后果,以群体压力促群体行为改变。
三、组织心理策略
既然达到了组织心理层面,也就意味着这一阶段的民粹主义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能够代表其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组织形式,甚至是民粹主义政党。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因为具有较强的实力,在表征群体与个人、冲动与理性、无知与自觉等对抗关系以及“大众”与“精英”群体之间的矛盾时更加深刻,更具有破坏倾向,也往往表现为直接行动、诉诸暴力或寻求权力支持。针对组织这种较大的系统,在心理应对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sxjyyj.cn/zonghexinwen/2021/0210/541.html
上一篇: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下一篇:天河小学扎实课题研究,寻求教育发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