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个思想,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影响着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这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提起孔子,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始终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他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堪称奇迹,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甚至,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发扬光大。但是,许多人心中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孔子的思想究竟凭什么会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他的思想有什么过人之处?
接下来笔者就以上两个问题,来给您阐述一下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正统思想,第一个原因就是:它是实实在在的为百姓着想的思想,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他渴望做官的基础上的。人常说,为一方官就是为一方父母,一个地方官只有心里想着自己是地方百姓,才能将地方百姓当做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之下,孔子一介平民百姓,想做官只有将自己的名声打出去,而后,在别人的推荐之下登堂入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孔夫子这番于百姓有利的思想诞生了,孔夫子也是照着自己的这番思想,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挥洒自如。
世人在评说孔子思想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样的一句话,在《孔子世家》中最多的就是恢复周礼,此举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蓝图,在一定程序上稳固了社会秩序。那么,何为周礼?那是在春秋战国之前,东、西周王朝建立的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定的秩序。
但是,随着周王朝的灭亡,周礼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画上了句号,这也使得春秋战国初期的社会有一些不安定。
孔子求官,实际意义上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种政治抱负,这个政治报复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蓝图,这个社会蓝图就是“恢复周礼”。在齐王和孔子的谈话过程中,孔夫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可是,这其中包含了不少的道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周礼之中所提到的等级制度。孔夫子想说: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若是没有等级森严的一个制度,那是不可能成功的。现代人在学习《论语》时,经常会提到一个字,那就是“仁”,也就是说,在孔夫子的思想当中,这个字占着极大的比重。
中国古代统治者治国,也讲究一个“仁”字,这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是大不相同的,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一个特殊的分支。“仁者爱人”也会被他人所爱,因此说,以“仁”为核心的孔子思想可以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
孔夫子的思想在现世得到了重用,如今,国外都有孔子学校,来教导本国的小朋友学习儒家文化,但是,在春秋前期,孔子思想是不受统治者青睐的。究其原因,无非是当时的统治者目光比较短浅,他们不明白孔子的一番良苦用心,也不明白这番良苦用心背后能带来的巨大利益。
孔子思想在春秋前期不得重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思想中带着一定程度的迷信色彩。那个时候虽然有天意之说,统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天意,但是,天意终究是天意,他的存在阻碍了孔子思想成为当时的正统思想。
当然,这也不能怪孔子,他生于春秋时期,生活的年代使他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价值观。
当世人在介绍孔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下面这句话: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为那个时期培养了大量学者。提这句话的重点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孔子不仅是思想家也是一个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在几千年前是先进的,在几千年后也不落伍。
他的教育理念里,主张学生刻苦钻研,同时,他也主张一个人应该终身学习,不能因为学业达到了一定境界,就与学习分道扬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话也表明了孔先生在教育上的理念,他主张向别人学习,在向别人学习的的过程中,增进自己自身的能力。
这些都是他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其他人很难领悟透彻的。
孔夫子的思想讲究周礼制度,他主张仁政,主张为百姓做实事,因此,他的思想可以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以至于,他的思想能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朝堂上的正统思想。有一点,可以说明,废弃了儒学正统思想的王朝是不能存在长久的,比如:焚书坑儒的秦朝只存在了几十年,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治国理念的汉朝,在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sxjyyj.cn/zonghexinwen/2021/032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