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育,更容易教出优秀的孩子?一文告
中国有句古语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意思是说孩子3-7岁的行为表现和待人处事态度中可以预示他们以后的个性特点,如果以后没有特殊变故或有目的的教育,个性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种古老而朴素的宿命论,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在BBC播出的一部叫做《人生七年》的纪录片,相信很多看过的人都被深深地震撼过,迈克尔·艾普特导演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儿童的生活,每隔7年进行一次回访拍摄,历经半个世纪的时间长度,来探究决定人生和命运的答案,人的一生到底是被什么决定的呢?或许这部纪录片的开篇语会给我们答案:“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这句话跟我们老祖宗的朴素道理竟然如出一辙,一个人未来取决于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出生的社会阶级,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他的成长轨迹,而好的家庭教育,却可以让他的未来充满无数可能性,这会直接影响他以后的际遇和命运,而且往往是正相关的影响。
下一个《人生七年》,你想让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子?
你没法给孩子任何实质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们终身受用。那么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的灵性,或许,孩子的人生就会大不同。
什么样的品性,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1、不懂得坚持。
央视《开讲啦》舞台上,武汉大学校长周叶中说:“人和人之间,最小的区别是智商,最大的区别在坚持。”许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就源于一个关键:坚持或者放弃。前者直面压力,努力拼搏,最终走向通往梦想的路;后者浅尝辄止,一时轻松,可却错失了本可以拥有的精彩。坚持与放弃或许只是个不经意的选择,但是经过时间的发酵和岁月的洗礼,坚持的种子在埋下的那一刻,就注定着结果终会影响一生。
2、缺乏责任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责任和担当,他就缺乏自我负责的力量,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成才。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习惯抱怨和推卸责任,遇到困难只会撒泼耍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过度的保护,会扼杀孩子的责任感。父母教会孩子负责,他们才会直面遇到的困难,认真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那些从不曾为自己负过责任的孩子,长大后也往往担不起人生。
3、好吃懒做怕吃苦。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讲述了一对亲生兄弟的故事。哥哥伊万家境富裕,住着联排别墅,政坛之路也走得稳扎稳打。弟弟大卫生活窘迫、一事无成,赖以栖身的是一辆破旧的房车。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甚至同样的教育背景,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生,而根源在于性格习惯的差别。哥哥起早贪黑,忙着打零工时,弟弟悠然地睡懒觉,享受准备好的早餐。哥哥离家创业拼搏时,弟弟每天游手好闲,百无聊赖地恶作剧。
懒惰既是不良性格也是一种坏习惯,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只是我们每个人战胜懒惰的欲望强与不强的问题,凡是上进心、目标感强烈的人,往往会成为战胜懒惰的强者,家长一定帮孩子克服懒惰思想,从平时一些小事情让孩子去感受,比如让他参与到家务当中,或者在孩子勤劳的时候,正确的给予肯定和赞同,只有这样不断磨练而来的品质,才能内化成孩子的能力。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给孩子成长提供养料?
1、好的教育是妈妈情绪平和。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的情绪决定这个家的温度,有个情绪平和的妈妈,是孩子童年最大的幸运,让孩子变得自信开朗,内心充满希望。
如果妈妈性格暴躁易怒,那么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灾难般的痛苦,孩子不敢跟妈妈亲近,内心缺少爱和温暖,就会导致安全感匮乏,变得惶恐不安,遇事总是退缩不前。为了免受指责和打骂,就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亦或是十分叛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sxjyyj.cn/zonghexinwen/2021/051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