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墨家到底有什么区别?墨家思想为什么没
一般认为儒家与法家势不两立。
其实,从理论溯源上说,儒家与墨家才算势不两立。而且,墨子这个人极端反孔。
孔子讲仁,墨子讲兼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么看,兼爱的范畴,要比爱人的范畴更大。所以,兼爱与仁,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是,理论问题,不仅需要细腻推敲,还要往往要玩到烧脑的层面。所以,我们必须拿出“樊迟问仁”的精神,反复追问、反复推敲。
樊迟,是除宰我之外,另一个让孔子伤脑筋的学生。他不仅什么都问,而且刨根问底,直指似乎显而易见的抽象大词。
单单“仁”这个概念,樊迟就在不同场合问了三次。此外,还有“樊迟问知”、“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甚至,还曾“请学稼”“请学为圃”,他真把孔子当成百科全书了。
最后,孔子不耐烦了,直接说“小人哉,樊须也”。意思是樊迟(即樊须)这家伙没前途,我教的是君子之道、自由技艺,而他非要死扣字眼、玩具体。
其实,学习就应该像樊迟一样,有一点儿樊迟的精神。
你们这些个大家大师别拿大词、大概念忽悠我,世界是具体的,你给我解释到具体。解释到了,我理解了,然后我再考虑信还是不信;解释不清,我没理解,那就是你们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
所以,我们对于各家思想一定要反复追问,追问到底层源头才能善罢甘休。而到了这个时候,才可能做比较、做判断。
孔子的仁,虽说是一种博爱,可以推至平天下,但也是等差之爱,实际则可以推至到爱自己。
爱,没问题。但,爱有等差。
首先爱父母、其次爱家庭、再次爱乡党、再再次爱邦国,最后才能爱天下,即进入到博爱层面。
但是,国与国是竞争的、家与家也是竞争的,甚至父与母、祖与孙都是彼此竞争的。然后,就问你这个博爱还怎么博?
所以,逻辑上推敲到最后,一定是爱自己胜过爱所有人,于是沦为自私之爱。
于是,墨子主张:视人之父若其父。你别给我搞什么等差分级,爱必须是兼爱,爱别人的父亲与爱自己的父亲,必须一样。
所以,“视人之父若其父”,这就叫兼爱,也即博爱;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该叫自私,甚至别爱。
前者否定等差,也就拒绝分级,进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被忽略了,爱才能成为博爱。于是,我们要兼爱,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爱。
后者强调等差,必须落实分级,进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被强化了,爱一定回归到爱自己。于是,这就成了别爱,除了自己谁也不爱。
所以,儒家和墨家也就势不两立了。
行,你墨子大爱无私,而且逻辑诡辩是碾压级的。人家墨子玩得了自然科学,你孔子玩得了吗?所以,墨子打孔子,成了一种高维打低维,在逻辑上就能颠覆你。
但,推到这一步,还不够。这算是方法论层面,即怎么做。刨根问底就要追到世界观层面,即是什么。
正如樊迟追问孔子一样,我们也要追问一下墨子:何为兼爱?或者说,兼爱的源头是哪里?
孔子的仁,来自于爱人;孔子的爱人,来自于孝,然后以孝为源头推广至天下。那么,兼爱呢?
墨子说:天兼天下而爱之。天是兼爱的,所以人也要兼爱,做不到兼爱则等同逆天。
到这个时候,儒家与墨家就更加势不两立了。
为什么这么说?
儒家的世界观只到天人之际。天人之际的上面,才是天。而天,恰恰不是儒家研究的问题。对于天,儒家不仅不关注,而且认为就不应该关注、没必要关注。
如果给孔子的思想找一个源头的话,那应该找到被他称之为“古自遗爱”的子产。
子产有一句名言,即:天道远,人道迩。
而这句话就是儒家的理论限定,我们只讲人生观、不讲宇宙论,只搞主体间性、不扯本体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就是儒家:天有吗?有!鬼神有吗?有!但是,那不是人该思考的问题,儒家不玩杞人忧天,而要脚踏实地。
但是,墨家不同意,墨子一定要玩鬼神。
所以,墨子说: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一旦主张有天,那就必须主张有鬼神,否则逻辑上不自洽。于是,天最大、次为鬼神,最下才是人。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sxjyyj.cn/zonghexinwen/2021/072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