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如何更好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两会热议·“双减”说
作业变少了、课后服务内容丰富了、体美劳课程更加发挥出育人作用……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学期伊始,如何继续推动“双减”落实,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生态的大变革,学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中小学应如何更好发挥主阵地作用,又要如何妥善解决过去几个月实践中的重难点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
教学质量:“正餐”如何更科学
“‘双减'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加快了,而且是前所未有地快。这是我们教育的春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说。
“双减”呼唤更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求高质量,这是一道难题。
在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发现,若将落实“双减”的着力点仅仅放在作业、课后辅导的种类和花样研究上,将难以达到“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双减'背景下的改革路径,必定是基于学校办学脉络、整体化推进的系统变革。”
对此,谢家湾小学通过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要素,形成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校课程体系。刘希娅介绍,在丰富课程内容方面,学校整合多版本教材及生活实际研发了152本“小梅花系列丛书”,为学科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将国家课程标准分解细化到每节课,精准化设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总结提炼分层教学实践经验,编写出版7门学科的《教学建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不仅笑容多、爱运动、乐交流,而且在市区质量监测中学业成绩好、综合素质强,阅读、数学、思维等20余个监测指标均名列前茅。”刘希娅自豪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崔建梅同样认为:“高质量不是从题海中来,也不是考试考出来的。要培养智慧型教师,在教师承担更多‘双减'责任的同时做好针对教师的减负工作,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作业管理:“减量”如何保质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双减”政策对作业量划了红线。
在日前中国教育报发布的“‘双减'之下,教师工作如何提质增效”调查中,有近五成教师认为“创新作业形式,减少简单、重复性作业”是减轻作业负担的最佳方式,但他们设计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的能力尚有不足。
“减量”如何保质量?
身处全国9个“双减”试点城市之一的沈阳,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高琛有很深的感悟:“作业是教育的显性呈现,背后承载的是教学、课程、教育观。”
在当地教育局、专家的指导下,东北育才学校对作业进行了一番“科学瘦身”。高琛为教师们支招:“每课作业结合学情,教师自制精准导学案和作业单;每周作业以整理错题本为主,让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在分析错因和改错中思考和感悟;每阶段作业以制作思维导图为依托,让学生在总结中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建构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学科思想;每学期作业则以复习整理作业和研究性学习作业为主。”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也找到了好方法。在北城小学,作业设计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教师们设计了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拓学3类作业。张淑琴说:“学校还建立了‘学科组长主体—教研员审批'、‘班主任协调—年级主任审批'、作业公示等制度,确保作业不超量、有质量。”
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扎根基层,了解民生。她认为,农村教师科学设计作业的能力亟待提高。“教师需要对班级每个学生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根据实际学情分层设计作业。虽然这对教师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不能只是等着‘被推着前进',还要不断探索。”
课后服务:“加餐”如何更营养
几个月来,“5+2=?”是教育者们心头努力计算的式子——在每个上学日,放学时间延后两个小时,这个“加法”如何加出育人成效最大值?
显然,只是看护、写作业不是最优解。中国教育报的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课后服务内容分别是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体育类、艺术类、科普类,分别占比18%、17%、16%、12%。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sxjyyj.cn/zonghexinwen/2022/0309/1237.html
上一篇:减负提质增效 回归教育初心
下一篇:推进农村金融立法、提升数学教育水平…… 代表